我们继续讲述双定位的内涵。第一是属类定位,就是你是什么?属类定位决定未来!最大的创新是属类创新!为什么这么讲?因为德鲁克先生之所以成为世界管理大师,就是他破天荒地提出来,基于顾客而言,企业有且只有两项最基本的技能:第一是营销,第二是创新。他把营销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,过去我们都讲管理,都讲5S管理 、6σ管理法,组团到知名企业去学习管理。
营销和创新之间如何链接?双定位做出最好的回答:最大的创新就是属类的创新。怎么去创新?一定不是天天在那研究技术,重要的是,研究出来的技术如何变成市场价值,靠的就是属类,通过属类锁定把技术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,消费者价值。所以对于营销而言,最大的创新是属类的创新,因为属类定位赢得竞争优势。
属类定位有三大关键点。第一,要聚焦。你是什么?如果你说不清楚,那就说明你不够聚焦,就很难在消费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。聚焦的目的就是为了赢得第一,就是为了在这个领域争第一。
聚焦就是为了占据第一。如果你无法在消费者心智中代表一个东西,你就无法建立一个品牌。当你说不清你是什么的时候,消费者也不可能记住你。
第二,建立差异化。建立差异化就是我跟你不一样,你是蛋糕,我是蒸蛋糕;你是黑猪肉,我是长白山散养黑猪肉;你是玉米油,我是金胚玉米油;你是花生油,我是5s花生油;你是热水器,我是防电墙热水器,我跟你不一样!所以说青花郎最大的问题就是你跟他虽然不一样,但是你并没有找到价值点。
第三,竞争壁垒。必须建立壁垒就是不可超越的,壁垒不是你的专利随着抽屉而什么?追着看市场理解,把专利转化为防电墙,让消费者不可抗拒。这是一个挺老的案例,但是这个案例能说明很多东西,这就是苹果在1997年的时候,因为在乔布斯离开苹果12年之后,到了1997年,苹果的纳斯达克指数成为历年来的最低,一直走下坡路,美国有一个杂志,就把苹果做成一个被魔鬼的铁链缠绕住的样子,预示苹果必死无疑。并在杂志上登出了一篇名为“拯救苹果的101条道路”,针对苹果的现状,社会各界提出来很多咨询建议,把苹果卖给IBM或者摩托罗拉或者设计一个新的logo,或者是在利用中小学市场的优势,专注于做中小学市场,或者把公司卖到印度制造便宜至上的产品等等。
这个时候乔布斯回到了苹果,他并没有按照社会各界给出的建议。没有采纳那101条道路。所以他采取的这种措施是什么?他把台式机产品型号从15个缩减到1个、手提及手持产品型号从15个缩减到1个、打印机及外围产品全部去掉、全国性零售商从6个缩减到1个,并建立了直营销售网站。在他做了这些事之后,从2002年起苹果就聚焦在 MP3小产品,市场一路上升,到2007年推出来iphone,苹果实现了持续的盈利,毛利率达到了39.38%。所以说乔布斯是一个神话,他神话的背后就是战略没有用错,他选择一个正确的战略,这个战略我们今天用两个词来表达,就是聚焦,聚焦你的核心优势。聚焦的背后一定是基于云端去思考,整个行业的现状,谁是我的竞争对手及竞争格局,还有我自身最大的优势在哪里?然后找到我要聚焦的那个点。聚焦的目的就是为了争第一,我在这个领域争第一。在众多的市场里面,寻找和实现聚焦其实挺难的,因为现在市场真的需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找到焦点。聚焦实际上就回答了一个核心问题:你是什么,你最终要聚焦到哪个方向,从发展战略层面来看,就是一个战略思维。当我们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,其实很多人有很多的想法,到底哪一步对,聚焦一定是战略层面的东西,当你市场无路可走的时候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聚焦,聚焦才能够建立像锥子一般的力量扎破这个市场。娃哈哈在2008年推出的啤儿茶爽,啤儿茶爽是什么?是啤酒还是茶?其品牌概念就是非啤非茶,似酒非酒超爽滋味,这就是我们自己认为是一个不错的茶。但是恰恰这就是说对消费者心智把握不足。属类定位首先是要明确:你是什么?模糊的概念难以进入消费者的选择。退一步讲,啤酒和茶饮的消费对象,消费时机,消费场景,消费心理都完全不同,以模糊的概念试图引发市场兴趣,这样的风险会更大。这个品牌大约投入了两个多亿的广告费,2008年上市,2010年消失。广告砸下重金,最终以失败收场。像娃哈哈这样的企业,在2010年前后,当时是渠道为王,遍布城乡各个角落,就这样的品牌都没有做起来这个产品,可见你更好的团队,更多的资金,更多的市场都不足以让你成功。成功首先是要有正确的品牌双定位战略。
我看到有企业出了一款奶啤,叫非奶非啤,我可以确定的说这个品牌这样的产品一定不会有太大的未来,如果能够有一定的销量,那也是叫事倍功半,一定花费了太大的力气,花费太大力气的产品,最终都不会有很好的结果。我们还是要做迎合消费者的认知的产品,要了消费者的心智去做品牌。属类一定要明确,必须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一个位置,让别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,品牌就是相信的力量,你自己都说不清楚消费者凭什么相信你。
作者:雍雅君